心靈的牢籠

黑雨在他最近的文章【Freedom】中提到從權威體制受禁錮的環境中脫離出來時,心中感受到的解放感。網友阿森在他的回應裡提到,這種解脫,不是一次就能解脫完的。他以籠子裡的鳥為例:

【《所羅門王的指環》裏提到,那些長時間被關在籠子裏的鳥,如果我們打開牠籠子的門,一般人都認為牠會立刻振翅高飛,離籠子越遠越好,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,牠們會走來走去,就算走出籠子,也可能會再走回去,過了一段時間後,才會飛走。】

可是這跟我養過的鳥不一樣啊!我養了一隻鳥,從孵出開始,親自餵養到大,在快到一歲生日的時候,不小心門一開,呼的一聲很勇敢地從我手中飛出去就一去不回了。。。

然後,我突然想起了另一件鳥事。或說,有關這隻勇敢的鳥的另外一件事。

這隻勇敢的鳥養在籠子裡。我們要是在家,就會放他出來房間裡飛一飛舒展筋骨。擺放籠子的房間,有兩個門。一個就是進出房間的正門,另一個是後門,是通往後院的落地窗玻璃門。前面講的,門一開就飛走的門,是後面那個玻璃門。

但在這之前,我曾經試著要帶他從正門到別的房間逛一逛。那一天,他跟往常一樣停在我的肩膀上,我帶著他往正門走去,把正門打開到一半時,他嚇了一跳,驚恐萬分地飛回到他的籠子上。

我又過去把他抓起來讓他站在我的肩上再試著走向門口,結果還是一樣。這個方法顯然行不通。

我們常常逗著他玩,在房間裡跑給他追。所以我就試著先偷偷把門打開,然後在追跑中,我反常地往正門跑去。結果這隻勇敢的鳥竟然追到門口,還沒飛過門就折了回去(正版的『門兒都沒有』)。我試了幾次,都是同樣的的結果,最後只好放棄。

也就是這樣,害我一直認為他捨不得離開這個家。所以後來才會在沒有特別留心下打開後門。結果他竟然有那個膽給我飛走,完全出乎意料之外。

所以,這隻鳥面對正門,表現得像阿森網友所說的一樣戒慎恐懼(其實是嚇得半死),但面對後門卻毫不猶豫地飛了出去永不回頭,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

我突然恍然大悟!

那個正門是不透明的,所以勇敢的鳥從小到大,從來沒看過門外的世界,當然也從來不知道正門外還有另一個世界,所以對他來說,正門就是世界盡頭。

但後門因為是透明的,所以他從小到大都看著後門外面 -- 外面是一個他知覺上熟知的,但是從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世界。

由此可見,這個『知』的部份,在掙脫束縛、追尋自由的路上,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!

一個一直都生活在一個框框裡面,而且從來沒有看過、聽過框框外面的任何事的人,會認為他所居住的框框就是整個世界。

對於自由,要先看到了,才能經由與自身的比較而了解自己的不自由,因此產生對『自由』的期望與義無反顧的勇氣!

我們對『民主』的追求,對『正義』的追求,對其他任何向上提升的境界的追求,不都是需要經過這樣的知道與比較的過程嗎?

但這件事教給我的不只是這樣。當我幫勇敢的鳥打開那扇正門,讓他可以飛出去的時候,他卻自己缩了回去。那個時候,擋住他追求自由的,已經不再是那道有形的門牆,而是他心中固有的無形的牆。

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,會不斷地碰到新的事物,不斷地接收新的資訊。這些新的資訊,擴充了我們的『知』,使得我們能夠經由新舊之間的比較而擴大我們的視野。但是,我們心中是不是還常堅持舊有的框架,在心靈上自我設限,使得即使別人已經幫我們打開了那道門,我們還是龜縮在自己心靈的牢籠裡呢?


參考: Freedom / 黑雨
http://blackrain.skycity.cc/2011/05/25/6868.html

Leave a Reply